English

彼德拉河不相信眼泪

2000-11-2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管舒宁 我有话说

这是一个布道者的爱情故事。依旧是那似曾相识的比利牛斯山脉上的教堂,还有山径上弥漫的浓雾,影影绰绰,如梦似幻。只是90年代的爱情,再不会让耻辱的红字爬上胸前。

故事简而又简。就如《红河谷》中所唱的,男主人公少年时候离开家乡,离开了痴恋他的女友派拉,到大城市去读神学院。11年后两人再度相逢,可是他却试图舍她而去独自去完成宗教赋予的使命。派拉孤独地坐在彼德拉河畔,一边哭泣,一边写着自己的故事。传说所有掉进这条河里的东西都会变成石头积成河床,于是没了痛苦,没了离愁,也没了回忆。一天又一天,手僵了,腿也麻了,在派拉就要完成全部手稿时,他叫着她的名字来到了河边……故事从河边的哭泣开始,以河边的牵手结束。

有人形容巴西作家保罗·科埃略的文笔就像叶上的露珠般轻盈晶莹,加之讲述的又是一个布道者的爱情故事,故而使《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》(上海译文出版社)这篇小说空灵剔透,如散文般,气氛如诗如画,翻开书的任何一页,都是可以诵读的。小说再无旁支蔓叶来分散精力,通篇讨论的就是“爱”:宗教对世人的爱,男女间的爱。男女主人公各执一词。布道者原本希望将对恋人的爱转化为对世人的爱,给众人带来了希冀与安慰,却惟独冷却了身边一颗最动人的心;而派拉为了走近心上人,与其一起布道,在他的感召下,开始反思另一个自我,重新认识爱情,重新认识宗教。就这样,对人的告白与对神的告白交织在一起,爱的天平就在凡俗与神灵间摇摆不定。在作者看来,布道者这种违背人类灵性的所谓的爱,等于是把自己和他人当作简单的物品,自认为慷慨或明智,其实一点儿也算不上是爱。爱,是能够与他人心灵相通,并透过那个人,找到神的光辉。天人合一?也许是吧。

根植于拉美这片神奇土壤的保罗·科埃略,以他那广阔的精神世界,构筑了一条爱的朝圣之路,把爱抬至很完美的境界,很干净。他挣脱了传统西方文艺作品中,爱情往往是宗教势力的牺牲品这一枷锁,但也没有颠覆许多人心中的虔诚之物去追求所谓的自由与解放,而是试图让人们在追求信仰与追求爱情之间寻求到平衡点,双方都不得罪,让两者达到完美的统一。与其说这是当代人的圆通,毋宁说更是一种梦想。毕竟,无论什么年代、什么潮流,能让我们静静地想、静静地哭的,除了爱,还有什么呢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